第一百八十四章 平倭策
上一章: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踏征程 | 下一章: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人姓严,一人姓张 |
要是被.浏.览.器.自.动.转.码.阅.读.了,会有.很.多.广.告和问.题,可退出.转.码.继续在本站阅读,www.douluoxy.com,最新网址一定要记住哦。
一路上天气昏昏沉沉,车队在傍晚时分到了安庆,一路以来虽然天气闷热但是幸运的是没有下雨,家里的抢秋又争取了不少时间,想来这次应该是没问题了。
因为到安庆市已经是傍晚了,所以朱平安在安庆住了一晚,准备第二天早上再去江边寻找去往应天的客船。
第二天早上,朱平安退了房间,背着行囊出了客栈,此时外面已经下起了小雨,朱平安在行囊上罩了一个油毡,打着一把竹伞往江边走去。
在江边寻了一个小店,朱平安就着母亲陈氏做的油饼喝了一碗老鸭汤。长江边的人爱吃鸭,据当地人讲,鸭为凉性偏温,煮食最好。匆匆的吃过早饭,朱平安便被这行囊去了长江边的码头,码头上人来人往很热闹,江面上的船只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。
想不到长江水运在大明竟然是如此达,码头上有货船,有客船,有游船,非常热闹。
朱平安在江边询问了三家船家价格,敲定了一艘客船,交了三百多文船资,上了客船。这是一艘流线型的大船,船体很长,上层建筑宽敞整齐,听船家说自家的船度又快,住着又舒适。
朱平安付的钱属于三档席位,住的这间船舱是四张床,但是干净整洁,空气流通,桌椅床铺井井有条,还供应饭食,当然这个需要额外花钱再买。第一次远距离坐船,挺新鲜。上了船后,朱平安讲行李放到铺位打开飘窗,可坐可躺,扶着窗棱。吹着江风,非常惬意。
大船开拔时。朱平安所在的这个房间还没有人上来,三等席位的钱一等席位的享受。不错。在大明,长江中白暨豚不少,窗外不时会有白暨豚会随着客船,一蹦一蹦,象海洋馆海豚表演,非常好看。
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
顺风顺水,船很快,早上大船开拔。到了第二天中午时分就到了应天城外的码头。到达应天时,因为最近长江雨水大,原先长江边的码头已经被长江水淹没了,江边又新搭建了一个简易码头,几艘小船并排停在一起,用绳索系上,上面打了一层木板,晃晃悠悠的并不是很安稳。
下船时,船家和伙计一个站在这头一个站在那头,大声的叫喊着指挥着船上的船客下船。朱平安背着行囊,晃晃悠悠的踩着木板下了船,顺利走过了对岸。
背着行囊,站在应天城外,朱平安顿时有一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感觉。
“喂喂喂。前边那个,要走走,不走让,别挡道......”
身后某位汉子粗旷的声音。一嗓子便将朱平安意气风的感觉打的烟消云散。
“哦哦,对不住了。”朱平安有些尴尬的转手拱手,让开了路。
“哦。是秀才老爷啊,失敬失敬。”那位汉子也是见多识广的。看到朱平安身上的生员服,不由语气恭敬了许多。顿住脚步让朱平安先走。
“哪里哪里,您请。”朱平安拱手示意对方先走。
“您先,俺不急。”汉子摇头。
呃,好吧,朱平安背着行囊,打着雨伞率先往应天城走去。进了应天,朱平安便径直往上次住的客栈走去。
熟悉的秦淮河案,熟悉的江南贡院,熟悉的夫子庙,很快就到了上次住的客栈。因为这次在路上只用了两天不到的时间,距离科考还有十七天左右时间,所以此时客栈内人还不多。
朱平安才进客栈,掌柜的一下子便认出了从本客栈走出的院试案,很热情的将朱平安迎到客栈内,又是让店小二取干毛巾又是让店伙计倒姜汤的,真是宾至如归的感觉。
“朱公子是要住店吧,上次您的房间还给您留着呢。”
或许是朱平安上次案给店里带来了不少生意吧,掌柜直接将朱平安安排到了上次住的那间上房。付钱时,掌柜的屡次推让不收,还是在朱平安的坚持下才收了钱,不过价钱比上次阁楼的钱还少收了一百文。
这一阵雨下了好久,到现在都还没有停的意思,窗外噼里啪啦的雨声密集的敲打着窗。
一场秋雨一场寒,不过两天时间而已,离家时还燥热的很,现在都能感觉到凉意了。
朱平安将东西收拾好,洗了个热水澡,换了身干净衣服,便坐在桌前铺开笔墨纸砚,写了一封平安信,写好地址收信人等信息,并一钱碎银子托楼下店伙计抽时间送到附近的民信局。朱平安只知道这个时候有民信局,但是不知道费用是多少,给了店伙计一钱碎银子,多退少补,多出来的钱就当自己的饭钱了。
民信局和我们今天的邮局类似,这是在朱棣大帝时期就出现的民间机构,它承担的是信件、小包裹甚至钱财投递业务,主要是在东南沿海一带兴起的,现在已经差不多蔓延到了全国。不过,信件等邮递度和今天是远远没法比的。当然,朱平安也不管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,总之能把自己平安的消息送到父母手里就行。
傍晚时分,店伙计送来了晚饭,又给了朱平安一张盖有私章的收据纸条,并告知朱平安,已经将信件送到了民信局,剩了二十文钱。
谢过店伙计,朱平安用过晚饭,便坐在窗前点亮油灯,练习写起策论来。
考过童子试后,乡试、会试、殿试等等策论可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的,所以策论也是要熟练掌握的。在古代评价一个人的才智,诗词歌赋是其中一方面,但是策论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评价要素。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,也就是苏轼他爹,你听说过他的什么诗词吗?没有吧,他就是凭借一篇策论《六国论》声名鹊起的,他对六国的论证,在当时全国流传,一下子成就了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美名。
“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 ,战不善,弊在赂秦......”这么一篇课文相信大家都学过,这就是当时苏洵科举考试时的答卷。
虽说八股文在整个大明科举考试中占据了大片江山,但是朝廷选人才还是以策论为主的,比如说科举考试中最为重要的殿试,它就是只考一篇策论。皇帝就当时的国家大事、民事经济等问题出题,由考生进行解答,这就殿试的策论。譬如:皇帝问你,如何治理沿海倭患,你来提出自己的想法、见解和观点。除了殿试,乡试会试也都会考策论的。
嗯,此时,朱平安就是以沿海倭患为题,试着做一篇平倭策的策论文,借鉴了在现代看过的对倭寇的评论。
“夫倭奴所须,皆产自我泱泱中华,如织如步,非杭即苏州造也;妇女美颜之脂粉,悉中原造也;亦如华美之瓷器,稠密之宣纸,湖之纱绢,广之丝绸,倭国之必不可缺。
倭国内自大乱,互相攻伐,蛮荒之地一村一镇则称领主,互相攻伐,死伤无所,游民流离失所,悍然为贼贪我泱泱中华繁盛,贪心不足蛇吞象,片帆出海寇我沿海城镇,所寇者山东,直隶,浙东,福建等地,烽火连天。
......
夫倭寇之所悍然犯边,非其胆大魄厚,实乃我国养寇自重也,平日之官府非理民生,教养无妨,饥寒交迫之下刁民为匪,群起而为盗贼,至倭寇之所来也,引之领之犯我沿海,此家贼与倭寇相勾结,焚我战船害我百姓乱我城池。
......”
写完后,朱平安读了一遍,突然将其揉成一团丢进来垃圾桶里。想了想,又捡起来,凑近油灯烧掉。
现在正是嘉靖炼丹、严嵩当权的时候,说吏治腐败、军备不整等等一大堆问题,自己不是找抽嘛。现在可是皇上因为太平盛世祥瑞频出才开的恩科呢,自己报出这一大堆问题,这不是打皇上的脸,又有举报严嵩的意思吗,严嵩爪牙又多,自己现在这小身板,严嵩爪牙的爪牙动动小手指,自己就等着下锦衣卫或者东厂大狱吧。
严嵩是个奸臣,不过现在却还不是刚正面的时候。
所以,朱平安重新又取出一张宣纸,就着油灯,换了一种思路重新又写了一篇。(未完待续。)
因为到安庆市已经是傍晚了,所以朱平安在安庆住了一晚,准备第二天早上再去江边寻找去往应天的客船。
第二天早上,朱平安退了房间,背着行囊出了客栈,此时外面已经下起了小雨,朱平安在行囊上罩了一个油毡,打着一把竹伞往江边走去。
在江边寻了一个小店,朱平安就着母亲陈氏做的油饼喝了一碗老鸭汤。长江边的人爱吃鸭,据当地人讲,鸭为凉性偏温,煮食最好。匆匆的吃过早饭,朱平安便被这行囊去了长江边的码头,码头上人来人往很热闹,江面上的船只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。
想不到长江水运在大明竟然是如此达,码头上有货船,有客船,有游船,非常热闹。
朱平安在江边询问了三家船家价格,敲定了一艘客船,交了三百多文船资,上了客船。这是一艘流线型的大船,船体很长,上层建筑宽敞整齐,听船家说自家的船度又快,住着又舒适。
朱平安付的钱属于三档席位,住的这间船舱是四张床,但是干净整洁,空气流通,桌椅床铺井井有条,还供应饭食,当然这个需要额外花钱再买。第一次远距离坐船,挺新鲜。上了船后,朱平安讲行李放到铺位打开飘窗,可坐可躺,扶着窗棱。吹着江风,非常惬意。
大船开拔时。朱平安所在的这个房间还没有人上来,三等席位的钱一等席位的享受。不错。在大明,长江中白暨豚不少,窗外不时会有白暨豚会随着客船,一蹦一蹦,象海洋馆海豚表演,非常好看。
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
顺风顺水,船很快,早上大船开拔。到了第二天中午时分就到了应天城外的码头。到达应天时,因为最近长江雨水大,原先长江边的码头已经被长江水淹没了,江边又新搭建了一个简易码头,几艘小船并排停在一起,用绳索系上,上面打了一层木板,晃晃悠悠的并不是很安稳。
下船时,船家和伙计一个站在这头一个站在那头,大声的叫喊着指挥着船上的船客下船。朱平安背着行囊,晃晃悠悠的踩着木板下了船,顺利走过了对岸。
背着行囊,站在应天城外,朱平安顿时有一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感觉。
“喂喂喂。前边那个,要走走,不走让,别挡道......”
身后某位汉子粗旷的声音。一嗓子便将朱平安意气风的感觉打的烟消云散。
“哦哦,对不住了。”朱平安有些尴尬的转手拱手,让开了路。
“哦。是秀才老爷啊,失敬失敬。”那位汉子也是见多识广的。看到朱平安身上的生员服,不由语气恭敬了许多。顿住脚步让朱平安先走。
“哪里哪里,您请。”朱平安拱手示意对方先走。
“您先,俺不急。”汉子摇头。
呃,好吧,朱平安背着行囊,打着雨伞率先往应天城走去。进了应天,朱平安便径直往上次住的客栈走去。
熟悉的秦淮河案,熟悉的江南贡院,熟悉的夫子庙,很快就到了上次住的客栈。因为这次在路上只用了两天不到的时间,距离科考还有十七天左右时间,所以此时客栈内人还不多。
朱平安才进客栈,掌柜的一下子便认出了从本客栈走出的院试案,很热情的将朱平安迎到客栈内,又是让店小二取干毛巾又是让店伙计倒姜汤的,真是宾至如归的感觉。
“朱公子是要住店吧,上次您的房间还给您留着呢。”
或许是朱平安上次案给店里带来了不少生意吧,掌柜直接将朱平安安排到了上次住的那间上房。付钱时,掌柜的屡次推让不收,还是在朱平安的坚持下才收了钱,不过价钱比上次阁楼的钱还少收了一百文。
这一阵雨下了好久,到现在都还没有停的意思,窗外噼里啪啦的雨声密集的敲打着窗。
一场秋雨一场寒,不过两天时间而已,离家时还燥热的很,现在都能感觉到凉意了。
朱平安将东西收拾好,洗了个热水澡,换了身干净衣服,便坐在桌前铺开笔墨纸砚,写了一封平安信,写好地址收信人等信息,并一钱碎银子托楼下店伙计抽时间送到附近的民信局。朱平安只知道这个时候有民信局,但是不知道费用是多少,给了店伙计一钱碎银子,多退少补,多出来的钱就当自己的饭钱了。
民信局和我们今天的邮局类似,这是在朱棣大帝时期就出现的民间机构,它承担的是信件、小包裹甚至钱财投递业务,主要是在东南沿海一带兴起的,现在已经差不多蔓延到了全国。不过,信件等邮递度和今天是远远没法比的。当然,朱平安也不管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,总之能把自己平安的消息送到父母手里就行。
傍晚时分,店伙计送来了晚饭,又给了朱平安一张盖有私章的收据纸条,并告知朱平安,已经将信件送到了民信局,剩了二十文钱。
谢过店伙计,朱平安用过晚饭,便坐在窗前点亮油灯,练习写起策论来。
考过童子试后,乡试、会试、殿试等等策论可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的,所以策论也是要熟练掌握的。在古代评价一个人的才智,诗词歌赋是其中一方面,但是策论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评价要素。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,也就是苏轼他爹,你听说过他的什么诗词吗?没有吧,他就是凭借一篇策论《六国论》声名鹊起的,他对六国的论证,在当时全国流传,一下子成就了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美名。
“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 ,战不善,弊在赂秦......”这么一篇课文相信大家都学过,这就是当时苏洵科举考试时的答卷。
虽说八股文在整个大明科举考试中占据了大片江山,但是朝廷选人才还是以策论为主的,比如说科举考试中最为重要的殿试,它就是只考一篇策论。皇帝就当时的国家大事、民事经济等问题出题,由考生进行解答,这就殿试的策论。譬如:皇帝问你,如何治理沿海倭患,你来提出自己的想法、见解和观点。除了殿试,乡试会试也都会考策论的。
嗯,此时,朱平安就是以沿海倭患为题,试着做一篇平倭策的策论文,借鉴了在现代看过的对倭寇的评论。
“夫倭奴所须,皆产自我泱泱中华,如织如步,非杭即苏州造也;妇女美颜之脂粉,悉中原造也;亦如华美之瓷器,稠密之宣纸,湖之纱绢,广之丝绸,倭国之必不可缺。
倭国内自大乱,互相攻伐,蛮荒之地一村一镇则称领主,互相攻伐,死伤无所,游民流离失所,悍然为贼贪我泱泱中华繁盛,贪心不足蛇吞象,片帆出海寇我沿海城镇,所寇者山东,直隶,浙东,福建等地,烽火连天。
......
夫倭寇之所悍然犯边,非其胆大魄厚,实乃我国养寇自重也,平日之官府非理民生,教养无妨,饥寒交迫之下刁民为匪,群起而为盗贼,至倭寇之所来也,引之领之犯我沿海,此家贼与倭寇相勾结,焚我战船害我百姓乱我城池。
......”
写完后,朱平安读了一遍,突然将其揉成一团丢进来垃圾桶里。想了想,又捡起来,凑近油灯烧掉。
现在正是嘉靖炼丹、严嵩当权的时候,说吏治腐败、军备不整等等一大堆问题,自己不是找抽嘛。现在可是皇上因为太平盛世祥瑞频出才开的恩科呢,自己报出这一大堆问题,这不是打皇上的脸,又有举报严嵩的意思吗,严嵩爪牙又多,自己现在这小身板,严嵩爪牙的爪牙动动小手指,自己就等着下锦衣卫或者东厂大狱吧。
严嵩是个奸臣,不过现在却还不是刚正面的时候。
所以,朱平安重新又取出一张宣纸,就着油灯,换了一种思路重新又写了一篇。(未完待续。)
上一章:第一百八十三章 再踏征程 | 下一章: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人姓严,一人姓张 |
斗罗大陆网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Copyright © 2021 斗罗大陆网 All Rights Reserved.